当前位置:直肠脱垂 > 病因介绍

排便障碍型便秘的诊断和治疗

一、概述

以往将功能性便秘分为3个亚型,即慢传输型、出口梗阻型和混合型。年颁布的《罗马Ⅲ》中,将功能性出口梗阻便秘定义为功能性排便障碍(FDD)。

需要指出的是,排便障碍包括器质性和功能性。器质性因素所致排便障碍包括肛门直肠狭窄、肿瘤、肠疝等;功能性疾病所致排便障碍包括不协调性排便和排便推进力不足。在诊断功能性排便障碍时一定要除外器质性疾病,同时评估是否合并形态结构的改变,如直肠前突、直肠脱垂。

二、病理生理机制

目前认为排便障碍的主要病理生理机制是排便时盆底肌群不协调收缩、直肠推进力不足和直肠感觉功能受损。

三、临床表现

功能性排便障碍的临床表现除了具有功能性便秘的临床表现外,还具有一定的特征性。

在中国慢性便秘诊治指南中,我国专家认为通过对慢性便秘症状的归类,以排便费力、排便时肛门直肠堵塞感、需要手法辅助排便和排便不尽感为主要表现的一组症状对排便障碍型便秘的诊断还是具有一定的提示意义的。

四诊断方法

1、直肠指诊

2、肛门直肠压力测定

3、球囊逼出试验

4、排粪造影

以上都是诊断排便障碍型便秘的方法,各有优缺点。下面给大家介绍另外一种非常实用的方法—结肠传输试验。

使用标记物法进行结肠传输试验,这项技术具有实用性、可靠性、简易性、安全性、和可重复性的特点,医院进行检测,医院,已被患者、消化科医生、肛肠科医生、放射科医生以及其他相关技术人员所广泛接受。是公认的胃肠传输功能检测的金标准。

下面就结合实例给大家介绍一下结肠传输试验是如何诊断排便障碍型便秘的。

前不久,医院接诊一名患者,女性,55岁,便秘6年余,间断腹痛、腹胀4年余。为明确患者便秘发病原因,给予结肠传输试验检查,使用的标记物为美国Konsyl公司生产的胃肠动力标记物胶囊(润舒达)。

患者检查当天口服一粒O环型胶囊,于48h后拍摄X光片一张,检查结果如图:

如何根据拍片结果区分便秘患者类型呢?

首先,根据骨性标志把X光片分为三个区域:

从胸椎棘突至第五腰椎棘突作连线;自第五腰椎棘突向右侧骨盆出口和左侧

髂骨作切线,分为三个区段:

R=右半结肠区

L=左半结肠区

RS=直肠乙状结肠区

如下图所示:

然后我们根据每个区域剩余标记物的数量计算传输指数(TI):TI=RS/(RS+R+L);

0≤TI<0.5,慢传输型便秘;

0.5<TI≤1,排便障碍型便秘;

TI=0.5,混合型便秘。

根据上图所示,我们可以计算出该患者的传输指数TI=12/12=1,由此我们可以诊断该患者为排便障碍型便秘。

五、治疗

(一)、药物治疗

可选择容积性泻剂和渗透性泻剂改善症状

(二)、生物反馈治疗

生物反馈训练的目的是恢复正常的排便功能。包括两个方面的训练:一是纠正排便障碍过程中腹部、直肠和肛门括约肌的不协调活动,恢复正常的排便能力;二是对直肠感觉功能障碍的患者要增加直肠感知能力。

总体来说,生物反馈是治疗排便障碍的有效的方法,无明显并发症和不良反应。

以上内容除病例外其余摘自方秀才、刘宝华主编的《慢性便秘》。

赞赏

长按







































中医白癜风的治疗
北京治疗白癜风的专科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woekq.com/byjs/1488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