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旅途第一月,好护师陪你成长!
本月母婴智囊团中商智库母婴健康研究院
医院冯园园
医院主任医师吴茂香
山东济南市立五院儿保科医生徐秀红
刚刚1岁半的小辉,最近每次大便后都有直肠脱出来,由于最初脱出的程度不重,每次家人都可以帮忙复原,但是现在却是越来越严重的迹象,最近一次,脱出的直肠有鸡蛋那么大,这可吓坏了小辉的父母,医院肛肠科就诊,原来这是脱肛症,如脱出物长时间不能回纳,可发生水肿、渗血、疼痛、溃疡甚至嵌顿坏死。好在小辉不算特别严重,经过复位和后续的抗炎、补中益气等治疗,小辉终于得以康复安全出院。
这么小的孩子怎么会有脱肛呢
原来小辉的奶奶从他一出生就开始“嘘嘘”给孩子把尿,并以把尿、把便成功为荣,虽然小辉妈妈极力反对,但是,奶奶说:“小辉爸爸从小就是我给把尿的,健健康康地带到这么大,现在不是挺好的嘛,哪儿能给娃包着纸尿裤到处走!让亲戚朋友看见多丢人啊;再说了,那纸尿裤多贵啊,接泡尿3块钱就没了,这不是浪费嘛。
家长给孩子把尿的时候,宝宝上身直立,家长握着宝宝的大腿把着,容易使宝宝的腹压增大,直肠容易往下滑动,而小儿骶骨弯曲度较浅,直肠呈垂直状,当腹压增高时直肠失去骶骨的支持,易于脱垂。
千万不要给宝宝把尿!
从小给宝宝把尿的后果是孩子完全不知道根据便意排尿,只知道根据“把尿”这个动作来反射性排尿,而不是生理性的需求了。比如经常听到家长抱怨说,孩子晚上不能安睡,非要把一泡尿才能接着睡,甚至白天都不把不尿,只知道因为憋尿而哭闹。这样既不利于婴儿髋关节的发育,也容易造成婴儿脱肛、肛裂等现象。
父母当然也希望宝宝能够自己小便。大部分宝宝18~24个月时,控制排泄的肌肉才成熟。加之宝宝也能听懂大人的指示了,所以此时开始训练坐便如厕比较合适。有人担心尿布使用时间长,可能影响孩子的生育能力,其实国外已经使用了几十年,也未发现这种现象。
让患儿趴在家长的膝上,家长的手指涂上石蜡或麻油,然后缓慢地将脱出的套肠纳入肛门内,然后清洁肛周皮肤,用吊带将纱布垫固定于肛门两侧。若脱出时间长,脱出部位充血水肿,复位有困难,家医院诊治。
过早把尿的5大危害:
1、给孩子心理和性格造成伤害
宝宝把尿时“打挺”是抗拒“把尿”的一种表达,但大多家长都会坚持一下,这会给孩子造成心理和性格上的伤害。
2、给如厕训练带来困难
对孩子进行把尿训练,如果掌握的时间不对,很容易引起孩子抗拒,反而给以后的如厕训练带来困难。
3、易造成脱肛、肛裂
频繁把便,婴儿会频繁用力,加上自身控制肛门括约肌的韧带相对松弛,易造成直肠黏膜经肛门突出的现象,也就是脱肛。脱肛又会造成婴儿排便时部分梗阻,增加排便费力程度,易引发肛裂。
4、不能帮孩子建立自主排尿功能
婴儿的尿道括约肌、肛门括约肌要在3岁左右才能完全发育成熟,而这是人控制便尿的生理基础之一。太早把尿可致孩子不知道根据便意排尿,只知道根据“被把”这个动作来反射性排尿。
5、导致尿频
频繁给孩子把尿,会让孩子对大人的指令产生条件反射,而非膀胱充盈刺激括约肌而反射排尿,其膀胱括约肌得不到锻炼,导致膀胱容量小、憋不住尿,反而易尿频。
如何解决孩子尿尿的问题?
1.5岁的宝宝:
解决方法:可以让宝宝戴着尿布或尿不湿,让他自然而然地释放。
使用尿不湿的注意事项:
1、要及时给宝宝更换;
2、清洗屁股后,要等宝宝屁股完全干燥后再用新的。
3、每次更换前,尽量用温水为宝宝洗屁股;
1.5~3岁的宝宝:
解决方法:进行如厕训练
岁半以后,宝宝肌肉神经已有了一定的发育,能灵活坐、站、行走、蹲、起了,他们开始能够控制便便或尿液的“存”与“放”,也能听懂大人的指示,了解去厕所是什么意思。因此,此时应该开始对宝宝进行如厕训练。
进行如厕训练的方法:
1、宝宝有尿意时,带宝宝到厕所,指着便盆问他:“是不是要尿尿呀?”如果宝宝点头,家长便可以教孩子脱下裤子,蹲下自己解决。
2、若是宝宝有了尿意,又一时排不出来,家长可以试着打开水龙头或口头发出“嘘嘘”的声音,用这种辅助效果帮孩子排尿。
3、家长以示范性动作让宝宝模仿,比如带着孩子一起上厕所,让孩子学着模仿。
温馨提示:
1、若宝宝在游戏时突然不动了,或在活动中突然用手摸着腹部、出现哭闹等情况,就说明可能是有了尿意;
2、如果宝宝一时没控制住,弄脏裤子,家长不要大声责备,以免让他们产生挫折感。
3、如果宝宝顺利完成排便,要给他鼓励和称赞;
所以家长们都要注意了,不要轻易给孩子把尿,教会孩子如何上厕所,如果孩子实在小,就用尿布垫着,不要因为你的好心给宝宝造成的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