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直肠脱垂 > 治疗方法

养生,方向比方法更重要

西宁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http://m.39.net/pf/a_4710729.html

在90后都开始注意养生的今天,各种养生理论、养生偏方层出不穷;但是在中医看来,养生首先要了解体质,根据自己的体质特点做养生,才可能有的放矢,事半功倍;不辨体质的养生则可能会事与愿违。

养生首先是要找对方向。

养生之道,首先要了解人或自然的本性,由此才能明确方向,知道往哪儿努力。我们不能顺着自己的心情去养生,而是要遵循自然的规律。

什么叫养生?当你养一盆花的时候,要先了解它的本性是什么,不能顺着自己的心情去养。你觉得它渴了就浇水,你觉得它饿了就施肥,最后植物都死了,花盆摞了一堆。所以说,养生的基本要求是,你要了解它的本性。

当下很多朋友都在关心体质的问题:究竟什么是体质?体质是怎样形成的?如何判断自己的体质?怎样根据自己的体质,来选择适当的养生保健方法呢?

(一)什么是体质

体质是人在不同时期不同环境下的一种状态。中医范畴内的体质,是指人在生命过程中,在“先天禀赋”和“后天调养”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状态方面综合的、相对稳定的固有特质,是人类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所形成的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相适应的的人体个性特征。

人是天地万物的一部分,而天地在化生万物的过程中,很少会把阴阳五行之气完全均匀的分配到每一个个体。于是就出现了:有人阴偏不足,有人阳偏有余,有人湿气较盛,有人肺气素亏。

凡此种种,每个个体都有着属于自己的一种身体特质,即是体质。在所有的体质类型中,阴阳平和的体质是最为理想的,但在人群中出现的机会非常少。大部分人,或此有余,或彼不足,体质中都存在着某种“偏”性。正是这种偏性,决定着我们的身体更容易罹患哪方面的病症。比如气虚体质者,比较容易出现腹泻、腹胀、咳嗽、喘等病症;阴虚体质者,容易出现失眠、焦虑、夜间盗汗等问题。而所谓的体质养生,本质上就是要尽量纠正这种偏性,使其朝着阴阳平衡的方向来改善。

中医认为“形神合一”是生命存在的基本特征。形指的是身体;神指生命功能。“形体健壮则精神旺盛,生命活动正常;形体衰弱则精神衰弱,生命活动异常;形体衰亡,生命便告终结”。“天人合一”是生命存在的客观规律。

一个人对社会和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以及适应程度,往往个体体质来决定,例如对待同一事件的态度,有人开朗乐观,有人忧郁烦恼;对自然气候的适应能力也是一样,有人“能冬不能夏”,有人“能夏不能冬”,有的人会出现“水土不服”的现象,正是体质与自然环境起了冲突的表现。这些生理反应都表明人与自然环境密切相关。而现代医学也同样认为:一定的形态结构决定一定的生理功能,并影响个性心理特征。

(二)体质是怎样形成的

一般来说,体质由先天因素决定,受后天因素影响而成。比如说,父母的身体都偏于气虚,孩子体质气虚的机会就非常大;父亲体质阳热,而母亲体质气郁,那么孩子的体质或从其父,或从其母。这是先天因素对体质的决定作用。而后天环境,或饮食习惯等的改变,又可以对体质产生一定影响。如长期居住在阴冷潮湿的环境下,体质会朝着寒湿方向转变;长期嗜食辛辣,容易把体质变得燥热;长期大量饮酒,容易形成湿热体质,等等。

(三)判断体质的方法

一般来说,最常见的体质类型分成虚实两大类,与上面辨病性部分相同。虚性体质,主要有气虚、气血两虚、阴虚、阳虚这几种类型。

简单来说,一个人平时说话声音低微,不喜言语,懒于活动,时感疲劳乏力,反复感冒不愈,舌体偏胖大,或见齿痕,即可判定为气虚体质。

眼睛干涩疼痛,视物不清(包括近视和老花眼),失眠多梦,女性月经量少色淡,多为血虚体质;血虚常与气血并见,即合上面气虚体质的表现,形成气血两虚的体质。

身体瘦小,舌体瘦小,舌红苔少,夜间睡眠时觉热、盗汗等,多属阴虚体质。

平素畏寒喜暖、四肢冰冷、大便不成形、小便色清量多、舌色淡白津液偏多者,属阳虚体质。

实性体质与虚性体质相比,给人的印象是比较结实。比如同样是体质偏寒,阳虚体质人更容易出现大便溏、小便清长这类虚性症状,实寒性体质者则较少出现。最常见的实性体质包括:寒性、热性、湿性、湿热、气滞、血瘀这几种类型。

大体来说:形寒肢冷、常年不温属寒;面赤舌红,性情急躁易怒属热;身体肥胖、大便粘腻、舌苔腻属湿;胸闷肋胀、叹气连连属气滞;口唇紫暗,舌下络脉青紫属血瘀体质。

您的体质差怎么办?体质可以改变吗?每个人的体质都可能是不一样的;同一个人在不同的环境和时间里体质也可能不一样,这是人体体质随环境、时间的变化而转化的特点。针对不同的体质,每个人都需要个性化的养生保健方法。

(四)如何改善体质

改善体质的基本原则就是纠正偏性,力求阴阳平衡。阳气不足则补益阳气,气滞湿盛则行气化湿。以下艾满堂根据既往经验,针对上述体质的朋友给出一些改善体质的建议,以供参考:

气虚体质养生建议

气虚质人形体一般为肌肉松软,不健壮。平日里的常见表现有气短懒言,语音低怯,肢体容易疲倦,头晕,健忘,易汗出,目光少神,唇色少华,毛发不泽,大便或正常,或便秘但不结硬,或便后有不尽感。气虚质的人比较内向,胆小,情绪不稳定,平时容易患上感冒、或者生病了不容易痊愈,或容易出现内脏下垂的症状,例如胃下垂、子宫脱垂、直肠脱垂等等。

宜适当的增加运动量(气属阳,阳主动,动则生阳),但不主张剧烈运动(壮火食气)。

忌冷饮及生硬食物,忌大量饮水(伤阳气),忌鲜牛奶(耗阳气),慎肥甘滋腻(不利脾运);宜偏清淡饮食,宜牛羊肉,宜山药、大枣。

常备中药:西洋参、黄芪(开水冲泡,代茶饮用)。

气血两虚体质养生建议

随着学习、工作压力的增加,电脑前工作时间的延长,手机逐渐演变为新的人体器官,越来越多学生和上班族的体质倾向于这种类型。其原因多在于思虑伤血,血少气耗。这些朋友需要注意:

适当增加运动。动作以自由舒展为宜,如散步、慢跑,不以量取胜,不追求高强度,避免劳累。避免过度用眼,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

忌冷饮及生硬食物;宜偏清淡饮食、甜食,宜牛羊肉、猪肉、鸡蛋。宜山药、大枣、桂圆。

常备中药:党参、黄芪、熟地、当归(开水冲泡代茶饮,或煲汤服均可)。

阴虚体质养生建议

阴虚体质一般是体形高瘦的人常有,阴虚的表现有:手足心热,平时容易口燥咽干,鼻微干,口渴喜冷饮,大便干燥;两目干涩,视物模糊,唇红微干,皮肤偏干,易生皱纹,有烘热感,眩晕耳鸣,睡眠差,小便短少。阴虚体质的人一般容易性情急躁,平时外向好动、活泼。平素容易患上阴虚燥热的病变,或者病后容易表现出阴亏的症状。

宜静坐,每天20-30分钟(静则养阴)。忌熬夜,晚十一点以前必须睡觉(法于天地,顺乎阴阳)。

忌辛辣食物(易耗伤阴血)。宜酸味、甜味食物(酸甘能化阴)。宜牛肉、猪肉、鸡蛋、奶、豆制品,宜山药、木耳、黑芝麻。

常备中药:熟地、天麻(开水冲泡代茶饮,或煲汤服均可)。

阳虚体质养生建议

“阳虚”这个词在广告中常常能听到,那么什么样的症状才是“阳虚”的症状呢?多数阳虚体质的人体形属于形体白胖,肌肉松软,不健壮的。常见容易怕冷,手脚不温,喜欢吃温热的饮食,对冷的饮食比较抗拒,精神不振,睡眠偏多,面色晄白,目胞晦暗,口唇颜色较淡,毛发容易脱落,容易出汗,大便稀薄,小便清长。阳虚体质的人一般比较内向,沉静。发病倾向多为寒证的疾病,比如痰饮、肿胀、泄泻、阳痿等。

宜适当增加运动量(动则养阳)。

禁寒冷饮食,忌大量饮水(伤阳气),忌肥甘粘腻(不利脾运)。宜牛羊肉,宜适量辛辣。宜适量饮黄酒、白酒。

常备中药:红参、黄芪,肉桂、干姜。

寒性体质养生建议

宜增加运动量(动则生阳,阳盛则阴消)。

忌冷饮、冷食,忌大量饮水(伤阳气)。宜牛羊肉,宜辛辣,宜白酒。

常备中药:干姜、肉桂。

热性体质养生建议

增加运动量(令热有去处),如每周三次高强度健身运动。慎辛辣、羊肉(助热),慎饮酒。宜猪肉、鸭肉、奶,宜水果,宜绿茶。

常备中药:黄连(症状较明显时,可以此药开水冲泡代茶饮)。

湿性体质养生建议

宜适度增加运动量(动则生阳,阳盛则阴消)。

忌大量饮水,忌寒冷饮食(易伤阳气),忌油腻、粘腻饮食,减少甜食。宜牛羊肉,宜辛辣,宜薏米、杂粮。

常备中药:薏苡仁、茯苓(宜煎汤代茶饮)。

气滞体质养生建议

宜调整心态,增加户外运动,避免独处(解神之闭,行气之郁)。

忌肥甘滋腻(加重气滞),宜食酸、辣。

常备中药:柴胡、香附、白芍(症状较明显时,可用三药各十克,开水冲泡代茶饮)。常备中成药:逍遥丸、加味逍遥丸(情绪不佳,随即服此,可将不良情绪对身体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程度)。

瘀血体质养生建议

宜增加运动量(动则气血流通,瘀血得化)。忌寒冷饮食(伤阳气)。宜牛羊肉。

常备中药:当归、丹参。(偏寒则用当归,偏热则用丹参,开水冲泡代茶饮)

当然,文章此处所列各种体质,只是最常见、最基本的体质类型。实际生活中,还有很多朋友,是兼具以上两种或三种体质,如气虚湿盛、寒瘀体质等,可以将上述建议参合来看,不再一一列举。

上零零医app

让你更懂基层医疗~

1.本文内容不作为具体的诊疗建议使用,亦不能代替医生面诊,仅供交流学习。

2.文章内容摘自“天下无疾”


转载请注明:http://www.woekq.com/zlff/1806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