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直肠脱垂 > 治疗方法

医院建院80周年论文精编

肛管直肠动力学与肛肠疾病

痔是人类特有的疾病,肛管衬垫学说认为,肛管粘膜下血管垫是人体的正常组织,其功能是保证顺利排便、保护肛管。肛管高压力区的生理功能发生紊乱时,肛管痉挛,引起排便时肛管阻力增大和肛管周围血液循环障碍,瘀血充血及粪块摩擦,使肛管表层出血,以上原因导致早期内痔发生。年Hancock曾对照测量肛管压力,发现痔组为93.6cm水柱,无痔组为66.8cm水柱,痔患者经扩肛术后肛管压力可降至62cm水柱,证实了痔患者肛管压力较高。痔块较大引起破裂出血,血栓形成及炎性水肿时,常引起肛管括约肌再次痉挛,出现急性嵌顿痔。

肛裂的溃疡面大部分发生在肛管高压力区内,局部感染和肛管痉挛、肛管内压升高是其发生的主要原因,由于肛管括约肌的痉挛造成局部的缺血,疮面缺乏营养,形成难于愈合的肛管溃疡。因此可以说,肛裂是肛管痉挛引起的疾病。

肛瘘的形成除了肛管齿状线上肛窦、肛腺等解剖因素的存在,肛管高压力区内粪便通过时形成的强大肛管内压,是造成肛管表面外伤和感染病灶向外扩散的直接原因。此外,由于肛直角的存在,原发肛瘘内口多发生肛管内承受压力最高的肛管后位。

直肠脱垂形成的因素,除了盆底肌肉松弛、盆底下降及直肠滑动疝外,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还有肛门括约肌功能减退,肛管高压力区的消失。以上原因使内脱垂的直肠移位滑动到肛门外,形成二、三度的直肠全层脱垂。

肛管高压区的减弱或消失造成大便失禁,大便轻度失禁的病人有时丧失对排气和液性粪便的控制能力,常与粪块嵌塞和IAS手术损伤有关。严重失禁通常有耻骨直肠肌、IAS和EAS的功能障碍。多数病人的肛管静息压低,甚至提肛运动时无压力产生,当直肠内压高于肛管内压时,则引起失禁。

肛管高压力区与肛肠疾病治疗

肛肠手术的目的在于有效地去除疾病,恢复肛管的正常生理功能,大部分的肛肠疾病多与肛管高压力区的动力学改变紧密相关,因此根据肛管直肠动力学理论指导手术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肛管扩张疗法有助于缓解肛管痉挛。Miles与Lord主张用扩肛疗法治疗内痔。年第二军医大学在局麻下行扩肛术治疗例内痔病人,90%获良好疗效。扩肛疗法是治疗内痔的一种较好疗法,尤其对便血、疼痛及脱垂有较好的疗效。对环状混合痔伴绞窄者亦有效。

年由Recamier在肛裂的治疗中,首创扩肛疗法,目的是减轻肛管高压力区的过高的压力状态,缓解病情。目前多用于急性肛裂病人,治愈有效率达90%。

肛门内括约肌离断术是目前临床治疗肛裂的基本方法。选择性的肛门括约肌离断能有效地减低肛管高压力区内的压力,缓解了肛管痉挛,并使紊乱的高压力状态恢复正常。

由于肛瘘内口均处于肛管高压力区内,所以肛瘘手术中,将肛管高压力区内的肛瘘内口及瘘管彻底清除,是治愈肛瘘的关键。由于高压力区内的瘘管及内口被切除及引流,肛瘘的感染源得到清除,远端组织中的瘘管即可消除了重复感染的机会,只要得到妥善的引流治疗,肛瘘即可治愈。我们把肛瘘的治疗分成两个主要的部分。一是处理高压力区内的肛瘘内口,二是将远端的瘘管脓腔根据不同的情况切开引流和旷置引流。一般认为,远端浅部的皮下瘘管,可以直接切开引流。在马蹄形肛瘘中,位于深部肌肉内的瘘管,为防止大面积切开,可做旷置引流或对口引流。肛门阴道瘘及会阴前庭肛瘘的远端瘘管可采用同样方法。

在高位括约肌间肛瘘的手术中,先将肛管高压力区内的内口及部分瘘管挂线引流(向直肠内至肛提肌水平),对于肛管直肠环以上的直肠壁外的瘘管部分,可以旷置引流,不做切开处理。在高位复杂肛瘘手术中,对穿过坐骨直肠窝尖部和骨盆直肠间隙的支瘘管,因其本身就处于肛管高压力区以外,只需开放或旷置引流即可。

肛管高压力区的肛瘘挂线治疗

在肛肠疾病治疗中,可应用生物反馈训练。生物反馈是让人在记录其生理活动时立即观察到记录结果的技术,如肛门外括约肌EAS的肌电图描记、肛管测压等,通过观察这些结果,让人试图对其指标做系统调整。这项技术可用于治疗肛门痉挛和某些大便失禁的患者。

肛管高压力区与肛肠手术

痔、瘘、肛裂等大部分手术创面都在肛管高压力区内,在强调切除病灶的同时,应特别注意保护肛门括约肌,肛门手术可视为一种整形手术,除了去除病灶以外,维护和保持肛管内高压力区的正常生理状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肛管内创面出现窦道、兜状凹陷、水肿肉芽及多余的皮赘时,都可造成粪便及脓液的滞留,导致继发感染,延误伤口愈合。感染引起的括约肌损伤易造成肛管狭窄,可影响肛门括约肌的正常收缩功能,使肛管高压力区正常生理状态发生变化,形成排便障碍。

痔手术后

肛门手术中过多地切除或损伤肛门括约肌,可造成肛管高压力区的减弱或消失,引起不同程度的肛门失禁,发生肛门溢液,排气排便失控。

肛管直肠外伤手术中,对直肠穿通伤部分清创术后,可直接缝合直肠内的伤口。然后指法扩肛,于直肠内放置橡胶管引流以减小直肠内压。对直肠以外的伤道采用旷置引流或部分缝合引流。因为创伤部分均位于肛管直肠高压力区以外,故此类病人在及时清创术后不易继发肛瘘。在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手术即Dixon术后,以指法扩大肛门,松弛肛门括约肌,并放置橡胶引流管至吻合口上方,减小直肠内压,可有效地防止吻合口瘘的发生。

在传统的肛瘘手术中,经常不可避免地损伤肛门括约肌,因此在处理肛瘘内口的同时,妥善保留肛门括约肌成为能否保持肛门正常生理功能的关键。许多外科医生设计了保留肛门括约肌的手术方法,但成功率不高。原因在于无论是缝合内口、药物脱管疗法处理内口及lift手术等,其创面仍处于肛管高压力区内,在肛管痉挛或排便时,肛压过高可造成伤口难于愈合及继发感染,引起手术失败。如果在一段时间内应用某种药物或治疗手段致使肛门括约肌松弛,肛管高压力区内局部压力减低,引流通畅,既可防止排便时引起手术区域的重新损伤,将有助于提高保存肛门括约肌手术的成功率。

长按


转载请注明:http://www.woekq.com/zlff/1790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