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坐月子要不要“捂”的问题,赞成者说“月子就得捂,这是自古以来中国产妇的传统,且被实践证明是正确的”;而反对者则说“捂月子早过时了,现在流行科学坐月子”。那么,到底要不要“捂月子”呢?“捂月子”到底有没有科学依据?本期华大母婴带大家一起来揭秘真想。
1由来已久的“坐月子”传统
在我国,有女人产后要“坐月子”的习俗,时间短则一个月,长则一百天。“坐月子”的传统可以追溯到我国西汉时期的《礼记内则》,称之为“月内”,是女人产后必须的仪式性行为。正因为如此,“坐月子”具有了明显的中国特色,在祖辈的口耳相传中,也愈发变得神圣起来。时至今日,只要提及生产、坐月子,长辈们就有话要说:“不能洗澡洗头、不能刷牙、不能开窗通风、不能下地走动、不能......”恨不得写一本“坐月子指南”,让产妇立即执行。如果产妇稍有懈怠,长辈们就会抱着一副过来人的姿态说“迟早你会得‘月子病’的”!言之凿凿之余,胆小的产妇已乖乖就范。
2论坐月子就要“捂”的伪科学性
(1)什么是“捂月子”坐月子就得“捂”,不管你是在寒冬腊月,还是夏日三伏生产,只要生产(小产)之后,就得戴帽子、穿长袖衣服,穿袜子,而且拖鞋还要穿带后跟的,总之把自己包得跟粽子似的就对了。此外还要把屋子关得严严实实的,门窗紧闭,不能让一丝丝风吹过身体。要不然,以后就会落下关节疼痛的毛病,一辈子都好不了!(2)为什么“捂月子”“捂月子”之所以被婆婆、妈妈们奉为金科玉律,无外乎是因为人们对“月子病”的江湖传言忌惮三分。怕冷、怕风,视力下降,偏头疼,关节疼痛,腰酸腿疼,甚至精神恍惚、患上忧郁症,这些都是“月子病”的后遗症。“月子病”犹如悬在产妇头顶的达摩克里斯之剑,让不敢以身试险的产妇不得不按“老规矩”办事。“如果不按传统要求‘捂月子’,就会在月子里沾染上种种疾病,且这些疾病非常之顽固,严重者会伴随你的后半生,无论如何都是治不好的。除非你再生一个孩子,月子病就得月子里治,这样才有希望重生”,婆婆、妈妈们经常会用如此的口吻告诫初为人母的儿媳妇、女儿,并且不惜现身说法,把自己的病痛都归结于月子病。(3)“捂月子”,你不知道的那些事儿千百年来,广大的中国妇女一直被“月子就得捂”的神论禁锢着,迟迟不肯打破这一传统禁忌,偶有叛逆不遵者也被众人非议,认为是咎由自取。其实,纵观以往,我们会发现,古人之所以形成一套自己的“坐月子指导手册”,而且历经千百年而不衰,这和过去较低的医疗水平、经济水平和生活水平相关。如坐月子不能洗澡洗头,主要是因为过去冬天寒冷,取暖条件落后,产妇身体虚弱,洗头洗澡易受凉,加上过去没有淋浴的条件,产妇盆浴更会引发一系列的感染。在这种条件下,深受其害的女性当然更有发言权,“捂月子”也就变得有几分可信。但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还囿于老观念、老传统坐月子,肯定也是行不通的。正确做法:保持居室清洁,每天早晚通风至少2次,屋内应有充足的阳光,室内温度、湿度应适当。产妇和新生儿不要对着风吹,通风时适当保暖,是不会受风寒的。夏日,室内的温度一般以26℃-28℃为宜,冬日,室温应在22℃-25℃为宜。
3关于“坐月子”的江湖传言
(1)坐月子不能洗澡?“坐月子不能洗澡”这是婆婆妈妈们对产妇说的最多的一句话,也一直被认为是坐月子的高危红色警戒线。传统观念认为,在产后初期,产妇的头皮骨缝和毛孔张开着,洗澡洗头容易使湿邪和寒邪侵入体内,滞留于此,日后留下病根,引起关节疼痛等一系列问题。尽管一帮辣妈、潮妈生之前都在天天嚷着“我要科学坐月子”,可一旦从产房出来,她们就变成乖乖听话的小媳妇儿,不洗澡不算过分的,而且十指不沾阳春水,活生生让自己升级“泥人”成功。毕竟她们深知身体是自己的,没人可以替自己遭罪,还是不要拿自己的后半生开玩笑的好。不过,这些被广大中国妇女遵守已久的“优良”传统,在如今看来的确存疑。因为月子里的产妇皮肤排泄功能旺盛,出汗较多,身体比一般人更容易脏,更易让病原体侵入。坐月子洗澡的正确打开方式应该是一周之后就可以用淋浴,水温比体温略高一点,在40℃左右,时间控制在5-10分钟即可,以免体力不支,发生昏厥。洗完之后立即用毛巾擦干或用电吹风吹干。(2)坐月子不能开窗通风?众所周知,产妇分娩后身体虚弱,经常出汗,衣服也是随时都能挤出水来。如果再把门窗都封闭,不仅不利于空气流通,使屋内孳生细菌,而且影响产妇散热,对产妇的产后恢复极为不利。尤其是在炎热夏季,室内是可以开空调的,只要空调的风口不要直接冲着产妇吹就可以。如果担心受风寒,可以穿长衣长袖和袜子,但通风是一定要的。(3)坐月子不能刷牙?还是传统观念认为,产妇坐月子的一个月内不要刷牙,否则“生一个娃,掉一颗牙”。产妇刷牙会引起牙齿疼痛,造成牙齿脱落。好吧,以前古人应该是没刷牙的习惯的。但是,小编以吐血的经历告诉大家,一个月不刷牙的结果是:产后第一次刷牙,刷出来的都是血,这甚至让小编害怕满口金灿灿的牙齿要掉光光了。产后不能刷牙恰恰与医学科学的道理相违背,如果不及时刷牙,污垢得不到清除,就会增加龋齿、牙周炎等口腔疾病的发生,从而引起牙齿疼痛。(4)坐月子不能下床?相信很多产妇坐月子期间都受到过“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待遇,家中几个人围绕自己一个人转,如果有任何需求,只要吱一声,家人就会立刻满足,十足像个女王般。而且家人也乐得如此毕恭毕敬,因为他们觉得产妇生产后体虚,需要静养,就应该长期卧床,甚至连饭菜都要在床上解决。现代科学认为,如果产后较长时间不活动,易发生下肢静脉血栓、慢性尿潴留、子宫脱垂等疾病。因此,产妇产后早些下床不仅有利于恶露排除,也能使下肢血流增快,使腹部肌肉得到锻炼,早日恢复原来的收缩力,从而保护子宫、直肠和膀胱等器官。健康的产妇,产后6-12小时就可以下床活动;剖宫产的产妇术后6小时即可侧卧,术后24小时就可以坐起来,第3天便可以下床行走。(5)坐月子不能吃盐?很多很多地方产妇坐月子都有忌口的习惯:这个不能吃,那个不能吃,哪个要多吃、一直吃。有的地方甚至让产妇忌盐,认为菜内盐放多了会影响下奶,只能让产妇吃索然无味的“白食”。产妇分娩后代谢旺盛,身体多汗,乏力,乳腺分泌旺盛,体内容易缺水、缺盐,所以此时更应注意适量补充盐分,以少盐为主,每天低于6克即可。(6)坐月子不能喝水?传统习俗认为,月子期间摄入大量水分后,会造成产妇的身体发胖,将来易得风湿病或神经痛,因此,要用烧开的米酒代替水分。这也一度使得米酒这一坐月子神器在网上大卖,使越来越多的产妇崇拜这一神物!不得不说老祖宗坐月子的“规矩”真是天马行空,想法奇特。产后适当喝米酒确实有下奶的作用,但是米酒绝对不可以代替日常饮水,目前并没有足够的科学证据能证明月子期间产妇喝水会导致风湿病和神经痛,所以,大家还是乖乖地补充流走的水分吧。
专家观点周燕,妇产科副主任医师,北京禧月阁母婴看护有限公司医疗综合部主任。毕业于北京医科大学医学系,从事妇产科临床工作20年。擅长妇产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及治疗。对孕期营养,保健和产程管理等有丰富的临床经验。获得了国际拉玛泽组织颁发的lamaze分娩导师培训证书。近10余年来致力于孕期及产后健康知识普及医学教育工作,积极宣传推广自然分娩理念及技巧,指导新妈妈母乳喂养,倡导产后科学的保健及身心调理。在广播电台,电视台,网络,杂志做过各种方式的孕期及产后知识普及工作。
“捂月子”没有任何科学依据,尤其是多数都认为产妇就是一个病人,分娩后尤其需要特殊照顾和护理。其实不然,产妇和正常人一样,只不过刚生产完,身体比较虚弱,动辄就会出汗不止,身体处于潮湿的环境中,如果再穿厚重的衣服来捂,会不利于产妇散热,室内温度较高时,还易引发产妇中暑。
捂还是不捂月子,要依据产妇个人对温度的感受,只要温度适宜,产妇感觉舒服就可以,比如夏季坐月子,如果室内不开空调,产妇穿短袖、短裤,不穿袜子也是可以的。相反,夏季屋内开空调的话,最好穿上长袖衣物,避免空调风口正对着产妇和新生儿吹,这样才不会患感冒等症状。
无论什么季节,产妇和新生儿的房间每天至少需要两次开窗通风,保证室内空气清新,减少产妇和新生儿患病的机会。月子病是常见的说法,但并不是因为产妇不捂月子身体受凉引起的。尤其全身的关节疼痛,比如手腕疼、腰疼、腿疼、骶骨疼,这些是由于孕妇怀孕期间,身体的关节都是松弛状态,生产时用力拉伤,再加上产后总是一个姿势喂奶造成的身体劳累。像这种关节疼痛,产后注意休息、注意变换喂奶的姿势等,是可以避免的。尤其是出现这种不舒服后,一般用热敷、理疗和按摩是可以改善的,这和捂不捂月子没有必然的联系。
小编说其实坐月子要不要“捂”这个问题,小编当年也遇到过,因为小编是大夏天生娃啊!想一想坐月子要捂不能开窗不能吹空调都害怕啊。所以小编快生前就跑到产检医生那里问,“医生,夏天坐月子能开空调吗?能开窗透气吗?”那个50多岁的女医生大声说,”当然可以,这么热的天不吹空调要热死人啊。谁跟你说不能开空调的,你把ta喊来,我非骂ta一顿,这都什么年代了,思想还这么陈旧!“这医生其实挺可爱的,是吧?给了小编一颗定心丸,小编乐得第二天就立马买了台空调!
产妇坐月子这一习俗由来已久,然而,时移世易,随着当前生活水平与医疗条件的提高、改善,坐月子也有了新的方法。希望新手妈妈不要再轻信那些“老观念”“老规矩”,而应该把科学坐月子落到实处。
你或许还想了解唐筛高危,无创通过的几率?怀孕之后能啪啪啪吗?华大的无创,孕妈最常问的17个问题4岁还不会叫爸爸!因为父母做了这个!孩子被打,究竟要不要打回去?孕妈最常问的20个问题,专家的回答!长按北京中科医院是治啥的有什么治疗白癜风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