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肛又名直肠脱垂,是指直肠下端脱出肛门之外而言。本病常见于老人、小儿和多产妇女。
脱肛的成因,多由久痢、久泻,以及妇女生育过多,体质虚弱,中气下陷,收摄无权所致。亦有因便秘、痔疮等病,湿热郁于直肠,局部肿胀,里急后重,排便时过度努责,约束受损而致脱肛者。
[辨证]
虚证:发病缓慢,初起仅在大便时感觉肛门坠胀,肠端轻度脱垂,便后能自行回纳。迁延失治则稍有劳累即发,直肠脱垂程度日趋严重,不能自行回缩,必须推托方能复位。面色萎黄,神疲乏力,心悸,头晕,舌苔薄白,脉象濡细。
实证:多见于痢疾急性期和痔疮发炎时,便前自觉肛门坠胀,便意频急,以求通便为快,于是努责不遗余力,迫使直肠脱垂,伴有局部红肿、灼热、痛痒等证。
治法:虚证益气升提,实证清泄湿热。取督脉足太阳经穴。虚证用补法,实证用泻法。
穴位处方:百会长强大肠俞承山
配穴含义:足太阳经脉循尾骶,取承山配大肠俞可促进直肠回收;长强为督脉之别络,位近肛门,针刺可调节肛肌的约束;百会是督脉与三阳经气的交会穴,气为阳,统于督脉,所以灸之阳气旺盛,有升提收摄之功。多穴同用,则陷者能举,脱肛自收。
随证选穴:虚证加气海、足三里、脾俞;实证加曲池、阴陵泉。
海南白癜风医院北京哪里看白癜风看的好